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正文

中国古建筑计算机制图电子书pdf下载

  • 其他
  • 2023-07-07
  • 1121
  • 更新:2024-07-27 23:05:35

中国古建筑计算机制图电子书pdf下载  第1张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在先人辛勤劳动、勇于创造、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特完整的建筑体系,并且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成就辉煌的建筑体系,有着鲜明的建筑风格、高超的营造技艺和巧妙的空间布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领悟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的精髓,并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而运用一定的制图技术,在图纸上对古建筑本体进行科学、形象地表现,是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一种方法。关于古建筑制图及表现技术,早期大都沿用梁思成、刘敦桢等老一辈建筑学家使用的建筑正投影制图方法,用尺规等工具直接在图纸上徒手绘制,周期较长,且不便修改。当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诞生了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其在复制、修改、保存、携带等方面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克服了手绘制图中存在的周期较长、修改不便等缺点,在古建筑制图及表现方面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受广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青睐。
       计算机制图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产生了包括动画、三维、二维等多种制图软件,其中AutoCAD是二维、三维功能都比较全面的制图软件,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航空航天、机械电子、水电工程、艺术设计等诸多领域,也是目前国际上广为流行的设计制图工具。为了满足中国人的建筑制图习惯,国内在AutoCAD软件平台的基础上,研发出了TArch等制图插件,并且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日益普及。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工作者,本书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以及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划等工作,在中国古代建筑的修复保护和工程制图设计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作者结合长期的古建筑制图实践编写成本书,将一些计算机制图的方法和心得在书中与大家分享,期望能让古建筑计算机制图逐步规范统一,形成一套有序的制图模式,使古代建筑设计与施工能够更好的衔接。同时也希望能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古代建筑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
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辅助制图的课程,但通常来讲都只是AutoCAD软件基础操作的学习,本书的特点是致力于较为细致、严谨地阐述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进行准确绘制,一方面清晰地讲解关于古建筑制图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另一方面对古建筑行业的制图标准进行相关探索,以寻求一套较为科学的古建筑计算机制图规程。
       本书讲解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为AutoCAD 2004、TArch6.5,并以《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和《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等清代建筑做法为参考,精心设计了诸多典型的制图案例,着重解决一些古建筑计算机制图中存在的诸如制图顺序、标注内容及格式、图纸表现方法等不够规范的问题,希望在古建筑专业基础知识与制图实践方面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本书作为研习古建筑制图的参考书籍,为了方便读者自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诸如古建筑平面、剖面、立面、构架、屋顶、屋檐形式等方面的制图作方法,从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和总结,不仅可以使读者快速地掌握并运用CAD软件进行古建筑制图,还能从练习中学习到古代建筑营造的规范和标准。书中绘图比例为1∶1,尺寸标注单位为毫米,标高标注单位为米,斗栱及带斗栱的建筑斗口为100毫米,建筑及构件名称采用清代古建筑术语。本书主要内容共分七章,正文后另附录“古建筑名词解释”和“CAD常用快捷键”:第一章主要讲述CAD绘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参数设置;第二章详细讲解有关制图的方法、技巧、顺序(其他章节部分绘制需参照本章节的绘制方法);第三章重点讲述出际、五花山墙、推山等构造的绘制;第四章主要以五踩斗栱为例,以平身科为重点详述;第五章主要以歇山翼角的仰视图、剖面图为例讲述。第六章主要以实榻门、隔扇门的立面图、剖面图为例讲述。第七章主要是绘制完成的CAD线描透视图展示,及绘制方法说明。(张玉岭先生编写)。
由于时间紧迫,并受编写水平限制,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古建筑计算机制图电子书pdf下载  第2张

中国古建筑计算机制图电子书pdf下载
类型:文档文件|已下载:22|下载方式:付费下载
立即下载

发表评论

发现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