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实录》,全名《大清历朝实录》,乃中华书局精心编纂之历史巨著,共收录六十卷。此文献为清朝近三百年统治史之集大成,详实记录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事件。内容涵盖《满洲实录》、自太祖至德宗的十一朝实录,以及《宣统政纪》,总计卷帙达到四千四百三十三卷。
清朝承袭唐制,每当皇帝驾崩,新帝即位,便会指派大臣负责纂修实录。清代实录馆,作为一个临时机构,负责整理编纂宫内上谕、朱批奏折,内阁起居注及其他原始档案。因此,《清实录》成为研究清代历史不可或缺的原始史料。
值得一提的是,《清实录》在清代未曾公开发布,仅缮写若干份藏于京师(北京)与盛京(沈阳)的宫禁之中,能阅读者寥寥无几。为便利清史研究者,中华书局将其影印出版,使得这部四千多卷的巨著得以广泛流传。
《清实录》的作者虽不可考,但据推测,应由清代翰林院官员编纂。资料来源包括内阁、各部院署的上谕、朱批、起居注题本、奏折、则例、各种文书、皇史宬的档案、国史馆资料等。各朝实录记事详略不一,但内容范围大致相同,涉及登极典礼、尊谥、祭祀、节庆、丧礼、册立、谒陵、巡幸、经筵、大阅、御制碑文、诏敕上谕、御制诗文等,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对外关系及天象变异等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
在使用《清实录》作为研究资料时,需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恶扬善”和人为篡改现象。由于《实录》多为皇帝子孙为父祖撰写事迹,难免存在选择性记录。后代皇帝也可能因现实统治需要,借编纂《实录》之机篡改前代历史,甚至书成之后发现问题而重新改定,导致所记之事失真失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