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一部深植于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著作,由北宋时期的著名医官王惟一主持编纂。这部作品不仅详细介绍了手足经络的图像和针灸的避忌之法,而且还详尽地描述了十二经络每一流注孔穴的位置和特点,并按照四季五行的理论,阐述了针刺的具体方法。这部书籍是元代刻本的珍贵版本,包含了杨守敬、飞青阁、刘世珩、刘之泗、李芝唯等历史人物的藏印,书末还有清宣统元年刘世珩的手跋,显示出其深厚的历史价值。
这部典籍最初由王惟一在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奉旨编纂,并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出版。为了更好地配合此书的教导,王惟一还主持创铸了两座针灸铜人,这些铜人大小与成人相仿,内部刻有脏腑结构,外部则刻有经络腧穴。铜人体内注满了水银,并涂蜡封盖,这些铜人成为了针灸教育和实践的重要工具。此外,《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文图并茂,共分为五卷,不仅有助于教育和操作,还反映了宋代针灸治疗的普及和经络腧穴的系统化。
在后来的版本中,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闲邪瞆叟对原书进行了增补和改编,形成了现存的五卷版本。这个版本删除了原书中的骨度法、脏腑图和穴腧都数等内容,同时补充了经脉循行的注文和针灸避忌人神图,对经穴图和十四经脉的排列也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个版本成为了后来复刻和流传的主要底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