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统《道藏》收道书一千四百二十六种,合五千三百零五卷,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门。萬暦《續道藏》補收道書五十種,合一百八十卷,不再標明門類。正、萬兩部《道藏》共收道書二千四百七十六种,合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它是道教文献的大集成,同时也是祖国傅统文化的一大宝库。
道教形成于東漢顺帝時,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由于它崇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道德经》為主要經典,所它托根于東周春秋時代的道家。道家又稱说黃帝,到秦汉之間,還形成一個“黄老學派”,把自己的學說,觀點追溯傳說祖國文化開始的代表者黄帝身上。實際上,道教的内容雜驳,它糅合了我國古代的鬼神思想、巫術和神仙方术、老莊道家學說、黄老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以及從先秦陰陽五行思想發展來的識緯之學等。而它形成之时,又和當時農民起義活動結合起來,因此吸收了當時農民羣衆的某些社會理想和政治要求,如“万年太平”思想等。由于道教本身的復雜性,帶来了《道藏》内容的繁化纷呈。
《道藏》中收錄了號稱爲皇帝撰著的许多哲理、兵、醫书籍,收錄了道家诸子的名著和各种注本,收錄了道教教義、科儀、符籙、仙傳、山志等大量文獻,甚至「儒書、醫書、陰陽、卜筮、諸子百家皆與焉」。〔元至元《道藏尊經歷代綱目》中語〕《道藏》的出格收錄群書,曾遭到儒釋兩方面的非議和譏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道藏目錄詳注》的提要中就大加攻擊。但是不少有識的學者們對于《道藏》中所收各種教外古籍,歷來十分重視,利用它作爲校勘、輯佚古籍和研究古代興術的資源。清代著名學者吳派漢學家閩山祖惠棟(二一六九七丨丨二一七五八)曾對著名史學家錢大昕(一七二八一丨一七八〇)四說:《道藏》多偶書古本。一錢氏識其言,晚歲在南京借閩朝天宫本《道藏》,到蘇州時又借閩宏妙观本《道藏》,發........
发表评论